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开展针对性训练快速提升机动作战能力
“接上级通报,令你部机动分队前出,执行强网任务!”仲春时节,一场机动作战演练在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展开。指令发出后,远方高山上,该旅某中心雷达站官兵快速撤收雷达装备,并按编组迅速集结。不多时,一支由多型装备组成的车队沿着盘山路驶出,直奔目标地域。
随着演训任务日益繁重,该旅官兵深刻认识到,固定雷达站不仅要具备定点空情保障能力,在关键时刻还要能“跑起来”,执行战损接替、强网拓网等任务。为快速提升机动作战能力,该旅依托各中心雷达站、教导队组建多支机动分队,围绕“拉得出、动得快、找得准”开展针对性训练。
“各车注意,‘敌机’来袭,立即组织疏散隐蔽!”快速机动途中突遇特情,官兵闻令而动,见招拆招、灵活处置。车队抵达指定地域后,机动指挥室开设、阵地伪装防护、处置异常不明空情等10余个课目接连展开。
雷达天线车内,操纵员李小杰紧盯雷达荧屏快速搜索目标。他告诉记者,与以往在固定雷达站值勤状态不同,此次演练中,他刚刚执行完指挥帐篷搭建任务,便按照指令随即展开雷达操作,“这样的机动作战,对官兵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演练火热进行。面对“通信线路断开”特情,正在情报传输系统前忙碌的李金灿,立即配合通信技师抢修线路。“必须强化一专多能本领”,是他参加此次机动作战演练获得的深刻感悟。“机动分队人员有限,每名官兵都要是多面手,关键时刻才能顶得上。”特情处置完毕,李金灿感慨道。
笔墨紧随时代,丹心许党报国,作为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笔鉴丹心——手稿中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在中国科技馆隆重开幕。
9月15日,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气象观测专项计划(“海燕计划”)2022年西南气象观测试验启动会在京召开。中国气象局同时出台《海燕计划
针对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没有专业的天文教育背景,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张丽透露,天文科教联盟将建立规范化、职业化的培训体系,提升天文教师教学水平。
15日上午,以“创新·合作与粮食安全”为主题的第29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陕西杨凌开幕。
对接会以“百企联动,百日在线”的方式举行,旨在打造海外高水平人才、优秀外籍青年人才与在京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创新企业的“直通车”,围绕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集聚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对接国际高端资源的国际人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知识为公众熟知和掌握,才能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
在国之重器“深海一号”VR体验展区,观众可以体验中海油研究总院“深海一号”VR设备,身临其境地观看和体会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工程设计、施工建造全过程。
前不久,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落下帷幕。从分享北斗系统建设成果,到抗疫设备走出国门,中国坚持与各国共享成果和发展机遇,致力于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聚焦前沿,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凝聚合力,才能激发服务贸易更大潜能。
过去,人们常把科普视为一种“副业”,科研人员做科普曾被误解为“不务正业”“科研做不下去才转行做科普”。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维护国家资源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英国《自然》杂志最新刊发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大规模负碳减排技术若推迟至2060年实施,可能将削弱该技术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潜力,甚至可能加剧全球粮食危机。
2022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和《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2022年)》。
“长江口二号”古船为一艘清同治年间的木质帆船,是我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木质帆船。在前期水下调查和整体迁移预处理阶段,已经提取、清理了部分古船相关出水文物。
仪器仪表科技助力“双碳”行动系列科普活动,以提升公众的绿色低碳、科技节能意识和行动力。本期讲座将聚焦脑科学和脑信号处理主题方向。直播时间:9月18日9:30-11:00.
15日上午,以“创新·合作与粮食安全”为主题的第29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陕西杨凌开幕。
英国《自然》杂志最新刊发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大规模负碳减排技术若推迟至2060年实施,可能将削弱该技术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潜力,甚至可能加剧全球粮食危机。
这一发现引燃了天文学界搜寻第二个太阳系的热情,自此,系外行星探测正式拉开了序幕。
“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是挺进深海油气开发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整套系统目前运行状态良好,水下气井产量达到设计目标。我国水下生产系统依赖进口,设备应用面临采办周期长、采购价格高、维修保养难等问题,制约着深海油气资源开发。
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于2020年12月着陆于月球正面风暴洋克里普地体的东北部地区,随后对着陆点附近的月表物质进行了采样并成功月壤样品带回地球。